当前位置:首页 - 政策解读

新版《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》有哪些改进

作者:          审稿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中国卫生杂志  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4-29 09:06:33  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      
分享

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是我国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骨干力量,2010年原卫生部制定的《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对加强和规范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和管理,提升国家和区域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随着我国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,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需进一步加强,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类别、人员需要增加,队伍职责需要细化,队伍管理需要完善。近期,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《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》,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工作,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和处置水平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
  医疗应急能力实现全方位提升

  近年来,国家卫生健康委秉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不断提升能力、积累经验,以快速响应、高效处置为目标,着力补短板、强弱项,解决突出问题,全面建立健全医疗应急体系,强化应急处置各个环节工作,加强医疗应急基地、医疗应急队伍、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等各方面建设,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。

  第一,指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。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的职责,明确了属地、部门、单位、个人四方责任,医疗应急各部门、各层级、各机构、各环节的职责进一步明确,对接更加顺畅。由卫生健康部门统筹协调、多部门参与、军地协同的医疗应急联动机制更加完善,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应急预案更加齐备,形成了“上下贯通、横向联动”的工作格局。

  第二,医疗应急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。一方面做好医疗应急救治基地的建设。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各省规划布局的基础上,规划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及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,进一步提升大规模收治伤病员的定点救治能力。另一方面推进医疗应急的队伍建设。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建成了44支国家级医疗应急队伍,同时指导各省建立了省、市、县三级医疗应急队伍,共计近6500支,有5支国家队成功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应急医疗队认证。队伍的类别包括紧急医学救援、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以及核辐射,实现了设备集成化、便携化、队伍自我保障化。可以说,基地和队伍一同构成了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的“核心力量”。

  第三,专家力量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。国家卫生健康委从全国遴选了一批业务过硬、作风优良、实战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,成立了“国家医疗应急专家组”,涵盖22个专业,包括急诊、重症、呼吸、烧伤、骨科、儿科、心理等与医疗应急队伍相关联的专业领域,总计528人。重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之后,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够更加迅速按类别以及突发事件类型,高效调派国家级专家赶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,同时可以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指导。此外,专家组在指导医疗应急能力建设和体系建设,以及推动医疗应急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打造更强“移动医院”

  我国人口众多,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较大,同时自然灾害多发,还有一些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等,这些突发事件都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健康,需要及时开展伤员救治工作。因此,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秉承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”,在处置这些事件过程中全力救治每一位伤病员。

 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是国家为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准备的“移动医院”,可远距离投送,能够前往灾害、事故、传染病等突发事件现场附近独立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,而且能够不依赖其他支援独立运作1~2周。比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,每支队伍自成完整的救治体系,拥有门诊、住院、手术、检验检查、信息指挥和后勤保障等单元,每支队伍的功能都相当于一所二级综合医院。

  新《办法》作出五方面改进

  新出台的《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》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进。

  一是增加了卫生应急队伍类别,新增了各类队伍能力最低标准。队伍类别在原有紧急医学救援类、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、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、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类的基础上增加了重大疫情医疗应急类、中医应急医疗类。重大疫情往往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,医疗救治需求大。此前,我国的重大疫情救治依赖紧急医学救援队伍,尚无专业化的国家队,因此《办法》增加了重大疫情医疗应急类队伍。同时,传染病防治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,往往需要中医应急医疗类队伍的参与,所以《办法》增加了相应的队伍类别。为更好满足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,《办法》对各类队伍提出了最低能力标准,同时,强调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具备卫生应急能力。

  二是强化实战化训练演练,注重提高队伍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。队伍建成后,在没有处置任务的情况时,实战化演练是检验预案、磨合机制、提升队伍能力的重要手段。《办法》要求国家队制订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,同时重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。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队伍人员和装备管理,提升应急指挥效能;另一方面队伍装备要逐步向智能化、小型化、便携化方向发展,增强队伍机动性。通过演练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,实现队伍在接到指令2小时内完成准备工作,随时可以出发。

  三是完善了队伍人员管理。将队员数量最低要求从30人提升至60人,增加队伍人员专业类别、外语相关要求,以及队员退出机制相关规定,对于超龄(超过60周岁)或者身体状况不满足应急救援任务的队员准予退出队伍,同时,明确队员执行任务期间应为其购买保险,保障队员生命健康安全。

  四是提升队伍社会参与程度。《办法》鼓励队伍开展“平急结合”活动,发挥国家队人员、装备和技术优势,主动开展巡诊义诊、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“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农村、进家庭”活动,开展这些活动既能服务群众、又能锻炼队伍。同时,队伍要注重“医防融合”,将事件处置的关口前移,做到“医中有防、防中有医”。

  五是加强队伍的文化建设。《办法》新增了国家卫生应急队员誓言,在新队员加入和出征仪式上诵读队员誓词,凝聚队伍力量,增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。誓词虽然简短但含义隽永,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——“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”;第二是强调队伍使命——“牢记使命、救死扶伤”;第三是队伍的工作要求——“快速反应、高效处置”;第四是队伍的工作宗旨——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健康”。